上個週末去了趟花蓮小旅行,在行駛蘇花公路的途中,彎進漢本車站短暫停留。

記得這個小車站嗎?它的名氣或許有因為電影「練習曲」的拍攝而上升,不過在週五的正午,它只是個安安靜靜無人聞問的寧靜地方。



我們不是鐵道迷,在此停留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尋找這片美麗的無人沙灘。跟車站人員確認了沙灘的路線之後,我們循著台九線往北走,不過最終因為天氣太熱加上有孕婦有幼兒,因此還是改為開車過去。第三個路口右轉,經過補魚網的人們,和總是積水的函洞,就來到上圖這片美麗而遊客罕至的沙灘。



這裡的沙灘不是細沙,而是小石礫和較粗的沙粒,走起來沒那麼舒服,可是無損於它的美麗。正午時分艷陽高照,海洋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蔚藍美好,讓人有種「假期的確開始了」的開心愉悅。



浪花輕輕拍打沙灘,泡沫竟然細緻一如卡布奇諾上的奶泡,真想輕輕啜飲一口。



在漢本車站遇到這隻可愛小狗,一直想和小芽玩,小米同學餵了看來很渴的它喝水之後,它居然一直跟著我們不肯走。這隻狗實在很可愛,溫馴乖巧的令人憐愛,要不是現實狀況不允許,我想有人可能會想把它抱了一起旅行吧~:P

Magr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自從訂了Google的快訊之後,常可以收到一些有趣的新消息,比方說,今天收到的這則,由香港新浪網來的「世界數碼圖書館周二巴黎揭幕」。

仔細看了一下內文,這個「世界數碼圖書館」英文原名為「World Digital Library」,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32個合作機構共同成立的,希望藉此弭平東西方與貧富之間的差距,因此除了歐美的資料外,也致力於亞洲、非洲與中南美洲圖文資料的豐富性。

Magr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自從當媽媽以來,這樣的問句在我心中頻頻出現。不管是物質層面、精神層面或者純粹金錢,尺度的拿捏上都很難精準。

尤其是物質層面最難拿捏。小小孩其實很容易因為一個小禮物小餽贈而開心,不管是大人隨手拿到的免費贈品,還是只要數十元或幾百元的小玩偶小玩意,孩子都可以眼睛發亮玩的津津有味。於是有時候,大人情不自禁的給予,但會不會讓孩子得來太容易而不知珍惜?

我家女兒身為家族裡最小的女孩,順理成章接收哥哥姐姐一大把的衣服、玩具、飾品配件、書籍與用品,原本就很不愁穿和玩樂了,加上爸媽偶爾還是會想買新衣服新玩具新書本給她,家裡面這小人的東西數量在短短兩年內暴增,於是媽媽幾度在夜深人靜時不禁捫心自問,這樣對孩子真的全是好的影響嗎?

昨天看電視節目採訪聶雲夫妻,我對聶雲這個人無所謂褒或貶,不過節目中他說的了一句話讓我想了很久:「不要給孩子全世界」。有的時候,我們太急著把整個世界所有新奇有趣的東西都捧到孩子眼前,孩子還來不及產生「慾望」,就得到新的東西了,於是每一樣玩具都玩不久,每本書都翻不到爛,因為還沒看膩新的就來了。

這讓我想起「慢的教育」這本書。在消費主義那個篇章中,有許多看了讓人觸目心驚的寫實場景,然後作者說:「我們把『一切最好的』給孩子,剝奪了孩子學習如何好好使用既有之物的機會。」光是這句話,就夠我再三低迴沉吟。

孩提時代的消費經驗與價值觀,無疑的會陪伴孩子們一路成長。不過回過頭來,價值觀的塑造常常是無意之間的結果,如果我們自己以購物為樂、視生活裡的美好享受為必需,那孩子又怎麼能不受影響?

這個問題實在太難了,牽涉到每個家庭不同的價值觀與金錢觀念(爸媽本身就來自兩個不同的家庭啊),所以,這個問題始終是個沒有一百分解答的問題:「給孩子多少叫作適當?」希望我能時時思考拿捏這問題的答案。

Magr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

因為喜歡書,所以對於和書與閱讀相關題材的書就特別有興趣,而且總是看的津津有味。於是這個月就隨手從架上抽了幾本這類主題的書來聊聊。這三本書當中我看的最興味盎然的,當屬「托爾金的袍子」,娛樂性相當高。不知道大家是否也這樣認為呢?

去Simple Life看閱讀世界四月號

Magr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書名:神秘森林    完成度:100%

十二歲的那年夏天,亞當和兩個情同手足的朋友一同到森林裡玩耍,遲遲沒有回家,後來只有亞當在深夜裡被搜尋的警員找到,身上有傷痕和大片血跡,而另外兩個同伴從此下落不明,永遠留在那年夏天的記憶裡。亞當後來被送去寄宿學校,他改用中間名羅伯示人,也改變了口音,卻在多年後陰錯陽差的以警探的身分回到當初的那個約克拿里小鎮,偵查另一樁孩童謀殺案。兩個案子有關聯嗎?能夠順利解開多年前朋友失蹤的謎題嗎?

那天收到皇冠寄來的這本「神秘森林」試讀本,因為太渴望知道能否順利解開那個多年謎團,於是連飯也不想吃的拿著書猛看。原本以為這本小說是單純走推理小說路線,沒想到對於人性心理的刻畫相當生動鮮明,不管是描寫羅伯和搭檔的凱西警探之間從曖昧到尷尬的互動,或是對於每個嫌疑犯心態、行為的描寫,都著墨甚深,充分表現出人性的複雜與深沉,精彩的程度令人實在很難想像,這是作者塔娜。法蘭琪的第一本小說。

這本書的序言這麼說:「他們跑進傳說裡,跑進父母未曾停聞的深夜故事和惡夢裡...三個孩子不會變老,這個夏天,所有夏天。這八月不會逼他們面對成人世界的複雜,擠出所有潛藏的勇氣和力量,要他們老成憂傷,為生活所困。這夏天另有所求。」這序言文字非常優美,帶有生動的畫面感,彷彿電影畫面一樣,讓人跟著墜入五零年代的愛爾蘭小鎮,張狂放肆炎熱,清楚看見三個小孩奔跑走跳的身影,也逐漸看見後續發生的悲慘故事。

雖然表面上看不出來,可是當年失蹤事件的陰影,確實存在在羅伯警探的心底深處,除了影響他對於案子的敏銳度與判斷之外,也影響了他和凱西警探之間的發展。於是看到最後,我忍不住掩卷嘆息,不過,人生不就是這樣嗎?甜美與遺憾交錯,只能坦然接受。

P.S.本書出版社為皇冠出版社,官方預定出版日期為5月1日。

Magr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上禮拜收到小異出版的新書「魔女之子」,忍不住一口氣看完,很久沒看到這麼令人寒毛直豎的犯罪推理小說了。

故事發生在義大利托斯卡納的索塔那小鎮,小吃店老闆羅馬諾的德國籍妻子莎拉,被發現陳屍在森林深處的別莊「魔女之家」中。她的死狀甚慘,喉嚨被一刀劃開,幾乎身首異處的倒在血泊中,連她的狗也無法倖免。究竟是什麼人這樣痛下毒手?警方立刻展開調查,主持調查工作的是一心想立大功以便調回羅馬的刑事隊長內利,他鎖定小吃店的主人,莎拉的先生羅馬諾為嫌疑犯,但,人真的是他殺的嗎?

故事一邊往前推展,另一邊帶著讀者往回追溯莎拉的過去。站在讀者的角度看,莎拉這個貌美且受過良好教育的德國女子,她的一生真的是命運多舛悲劇連連,可是始作俑者是她自己。當年因為一場好友的邀約開啟了悲慘的後半生,她愛上了好友的男人法蘭奇,沒想到這不得志的作曲家不僅神經質,還吸毒喝酒,在兩人的非婚生女兒艾爾莎出生後狀況變本加厲,莎拉最後靠著鄰居羅馬諾逃離法蘭奇,遠走義大利,卻擺脫不掉悲慘的命運。或許是天性裡對愛充滿不安全感,也或許是水性楊花,即使有了深愛她的羅馬諾,莎拉陸續有了幾次一夜情,最後甚至搶了女兒的男友當情夫,這為她自己種下了殺機。看到後半,其實心裡就很清楚兇手是誰,作者並沒有刻意隱瞞,反而一步一步帶著讀者貼近細看整個佈局的經過,看著艾弟天真簡短的童語,想像那個畫面,一個身形巨大、無毛的低智能青少年,用五歲小孩的口吻,複述著姐姐交代的口令,語氣或許天真,可是內容卻讓人毛骨悚然,好個以愛為名的謀殺!

真相大白(其實明白的只有讀者和爺爺恩佐)之後,事情就結束了嗎?沒有,連艾爾莎也陷入了自己設的陷阱中。在看到那句「艾弟愛艾爾莎」之後,讀者應該都猜得到會發生什麼事了吧?艾爾莎死在自己設計的咒語中,然後是知道真相後一心想保護他心愛兒子的爸爸羅馬諾,然後,我們看到依舊不明白真相的義大利警方,把艾弟送到收養家庭去,「該對夫婦本身有三個孩子,他們悉心照顧艾弟,令人感動」。光是這樣簡單的一句話,就讓人不禁戰慄的無限低迴思考,再來會發生什麼事。

本書作者莎賓納。提斯勒除了小說也有劇本作品,擅長犯罪偵查與謀殺相關題材,她刻畫每個角色的心理歷程相當鞭辟入裡,每個角色都栩栩如生一如你我身邊可能出現的平凡人,可是整個劇情走向又那麼令人不勝唏噓,沒有絕對的誰對誰錯,只能說是人心錯綜複雜交互作用後的結果。

看完整本書後回過頭來看封面上那兩句話:「母親的罪惡,是否要由兒女承擔?還是可以向她討回來?」,不由得讚嘆真是寫的一針見血。

Magr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