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men who made us fat

今天早上花了點時間,看完FoxCrime播的新「影集」:The Men Who Made Us Fat(致肥黑手)。這其實是英國BBC製作的節目,由主持人Jacques Peretti採訪英美兩地的食品、營養專家及其他飲食相關行業從業人員,揭露讓人們益發肥胖的元兇。

我覺得把這節目放在「福斯犯罪頻道」,和CSI、Law & Order這些犯罪影集並列還滿有幽默感的,這影集的確是在「緝兇」,即使兇手類型和其他犯罪影集大不相同。不過中文譯名「致肥黑手」實在不太吸引人,所以第一集就被我忽略掉了。今天這集探討了速食業「加大尺碼」餐點的由來以及影響。雖然影集是英國BBC製作的,但要追尋超量餐點的源頭,非得到美國去不可。

你相信嗎?在1950年代,速食店的汽水一杯只有7盎司的容量,大約是200ml上下,比最小罐的瓶裝礦泉水還少,而且只有這個尺寸沒別的選擇。而今天呢?小杯的是16盎司,是當年尺寸的兩倍多,中杯20盎司,大杯32盎司,直逼一公升。而主持人在美國7-11,買了一杯大約兩公升的汽水(就差不多是NCIS裡面Abby愛喝的咖寶那種尺寸),裡面包含了50茶匙的糖分,可提供一個成年男子每日需要熱量的1/3。這麼驚人的數字,能不胖嗎?

說到元凶,有個男人恐怕難辭其咎。他40年前在芝加哥某戲院工作時,為了提高爆米花銷售額,所以試著增加爆米花筒的容量。爆米花筒加大的主要成本只有容器加大的成本,汽水也一樣,那些多增加的內容物(爆米花、水、糖漿)根本沒多少成本,因此他順利地讓電影院的利潤暴增。然後他就被麥當勞延攬了,開了「增量餐點」的先河,從此食品業就回不去了。

過分的是,廣告也是幫兇之一。節目中訪問了一名廣告人,他在當年製作了為媽媽洗腦的廣告,讓母親們相信,在餐與餐中間,讓孩子們吃一條巧克力棒,是營養健康的事情。家長們相信了,因此孩子們有了隨時隨地吃巧克力棒/零食的「權利」,也造成了兒童肥胖的主因。看著該名廣告人說著自己當年的「事蹟」,表面上看似平靜,但我希望他其實是有認知到這樣的作法錯了所以願意接受採訪。

更糟的是,當專家們開始發現零食是造成孩子們肥胖的主因,甚至開始在孩子們身上看見「第二型糖尿病」(原本只見於中老年人)的徵兆時,食品業者還矢口否認極力抵抗,認為是家長自己要為孩子的健康把關,認為是孩子們的運動量減少之故。

結果當然不是。研究指出,零食或高熱量餐點,才是讓孩子們發胖的元兇。人類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調整自己的胃口,因此吃完高熱量點心,你還是能夠吃下下一頓正餐,甚至實驗指出,如果把每一餐的餐點都偷偷增加百分之五十的份量,人們也不見得會發現,而且會照樣吃下去,一個禮拜以後,你就會胖一磅了(將近半公斤)。多可怕啊~

看完很慶幸我家女兒沒有喝飲料的習慣,也沒有吃零食的習慣(但很慚愧的,我有)。既然食品業者曾經認為為孩子的食物把關是家長的責任(我相信他們現在多少還是這樣做),那麼作家長的就應該更有行動力的去關注孩子的飲食,不要淪為肥胖飲食的受害者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飲食 兒童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gr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